广东开放大学《基础会计》形成性考核:理论与实践的结合
2024.01.05 14:52浏览量:14简介:本文将通过分析广东开放大学《基础会计》课程的特点,探讨如何通过形成性考核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。文章将结合实际案例,为读者提供可操作的建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广东开放大学《基础会计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,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、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。形成性考核作为该课程的重要环节,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。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,探讨如何通过形成性考核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。
一、形成性考核的目标与内容
形成性考核的目标是检验学生对基础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,以及实际操作能力。其内容包括:课堂表现、作业完成情况、阶段性测验和实验操作等。通过这些方面的考核,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,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。
二、形成性考核的具体实施方法
- 课堂表现
课堂表现是形成性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,鼓励学生提问、讨论,以及发表自己的见解。同时,教师还应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,及时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。在课堂表现方面,教师可以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,对学生的参与度、课堂纪律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价。 - 作业完成情况
作业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。教师应布置适量的作业,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。对于作业的批改,教师应认真对待,指出学生的错误并给出相应的建议。此外,教师还可以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,以提高教学质量。 - 阶段性测验
阶段性测验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。教师可以在每个学习阶段结束后进行测验,以便了解学生对该阶段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。阶段性测验的内容应涵盖该阶段所学的重点和难点,以确保测试的全面性和准确性。 - 实验操作
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会计凭证填制、账簿登记等实验操作,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。在实验操作过程中,教师应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,确保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。同时,教师还应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,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量化评价。
三、形成性考核的实际应用与效果分析
为了验证形成性考核在广东开放大学《基础会计》课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,本文选取了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。其中,实验班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,对照班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考核方式。通过对比两个班级的学习成绩和实际操作能力,发现实验班的学生在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班的学生。这表明形成性考核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。
四、结论与建议
通过以上分析,可以得出以下结论:形成性考核在广东开放大学《基础会计》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。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,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。为了进一步发挥形成性考核的作用,建议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公平、公正的评分标准,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。同时,学校还应加强对形成性考核的监督与管理,以确保其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。
发表评论
登录后可评论,请前往 登录 或 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