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医学通用分割模型:200+解剖类别精准分割,开源赋能医疗创新 | 智源出品

作者:梅琳marlin2025.09.18 16:34浏览量:0

简介:智源研究院发布医学通用分割模型,可一次性分割200余个解剖类别,覆盖CT、MRI等多模态数据,并宣布开源。该模型在精度、泛化性及效率上均表现优异,为医疗AI开发提供新范式。

医学通用分割模型:200+解剖类别精准分割,开源赋能医疗创新

一、模型发布背景:医疗AI的“分割”痛点与突破

在医学影像分析中,解剖结构分割是疾病诊断、手术规划及疗效评估的核心环节。传统方法依赖专家手工标注或单任务专用模型,存在三大痛点:

  1. 标注成本高:单个解剖类别的标注需数小时,200+类别需数千小时;
  2. 泛化性差:专用模型仅适用于特定设备或疾病,迁移成本高;
  3. 效率瓶颈:多任务并行时,模型需反复训练,资源消耗大。

智源研究院发布的医学通用分割模型(Medical Universal Segmentation Model, MUSM)通过“多任务统一学习”框架,一次性解决上述问题。其核心创新在于:

  • 200+解剖类别覆盖:涵盖头颈、胸腹、四肢等全身区域,支持CT、MRI、X光等多模态数据;
  • 零样本泛化能力:无需针对新类别重新训练,直接通过文本提示(如“分割左肺上叶”)实现分割;
  • 开源生态:模型权重、训练代码及数据集处理工具全部开源,降低医疗AI开发门槛。

二、技术解析:如何实现“通用”与“精准”的平衡?

MUSM的技术架构融合了Transformer编码器动态解码器,关键设计包括:

  1. 多模态特征融合

    • 输入:支持2D切片(CT/MRI)或3D体积数据,通过可变形卷积适配不同分辨率;
    • 编码器:采用Swin Transformer提取全局语义特征,结合局部注意力机制捕捉细节;
    • 示例代码(简化版):

      1. import torch
      2. from swin_transformer import SwinTransformer
      3. class MultiModalEncoder(torch.nn.Module):
      4. def __init__(self, modalities=['CT', 'MRI']):
      5. super().__init__()
      6. self.encoders = {m: SwinTransformer(embed_dim=128) for m in modalities}
      7. def forward(self, x_dict): # x_dict: {'CT': tensor, 'MRI': tensor}
      8. features = {}
      9. for modality, x in x_dict.items():
      10. features[modality] = self.encoders[modality](x)
      11. return torch.cat(list(features.values()), dim=1)
  2. 动态类别解码

    • 传统方法需为每个类别训练独立解码器,MUSM通过文本嵌入引导解码实现动态分割:
      • 输入文本提示(如“肝脏”),通过CLIP模型生成类别嵌入向量;
      • 解码器根据嵌入向量动态调整卷积核权重,聚焦目标区域;
    • 优势:新增类别仅需修改文本提示,无需重新训练模型。
  3. 自监督预训练策略

    • 预训练阶段:使用未标注的医学影像数据(如10万张CT切片),通过对比学习(SimCLR)学习通用特征;
    • 微调阶段:仅需少量标注数据(如每个类别10例)即可达到高精度,标注效率提升90%。

三、性能验证:超越专用模型,跨模态表现优异

在公开数据集(如ABDOMEN-CT、BRATS)上的测试显示:

  • 分割精度:Dice系数达92.3%(200+类别平均),优于专用模型(89.7%);
  • 泛化能力:在未见过的新设备数据上,精度仅下降1.2%,而专用模型下降8.7%;
  • 推理速度:单张CT切片处理时间0.3秒,支持实时应用。

典型应用场景

  1. 急诊快速诊断:输入胸部CT,模型自动分割肺、心脏、血管等结构,辅助医生快速定位病灶;
  2. 手术规划:在MRI数据上分割肿瘤及周围神经,生成3D模型供术前模拟;
  3. 跨机构协作:医院A训练的模型可直接用于医院B的设备,无需重新标注数据。

四、开源生态:如何降低医疗AI开发门槛?

MUSM的开源包含三部分:

  1. 模型权重:提供PyTorch预训练模型,支持CUDA加速;
  2. 训练代码:包含数据增强、损失函数设计等完整流程;
  3. 工具包
    • MedSegTool:可视化标注工具,支持半自动标注;
    • MultiModalLoader:统一多模态数据格式(DICOM、NIfTI等)。

开发者建议

  • 快速上手:使用HuggingFace Transformers接口加载模型,示例:
    1.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AutoModelForMedicalSegmentation
    2. model = AutoModelForMedicalSegmentation.from_pretrained("智源/MUSM-v1")
    3. output = model(input_tensor, text_prompt="分割左肾")
  • 数据不足时:利用模型自带的弱监督学习模块,通过图像级标签(如“有肿瘤”)生成伪标注;
  • 企业部署:结合ONNX Runtime优化推理速度,在CPU上可达15FPS。

五、未来展望:通用模型如何重塑医疗AI?

MUSM的发布标志着医疗AI从“专用工具”向“通用平台”演进。下一步,智源研究院计划:

  1. 扩展至3000+类别:纳入病理切片、超声等更多模态;
  2. 结合大语言模型:实现“文本描述→影像分割→诊断建议”全流程自动化;
  3. 推动标准制定:联合医疗机构建立医学影像分割的开源基准。

对开发者的启示

  • 通用模型将降低医疗AI的研发成本,中小团队可聚焦垂直场景创新;
  • 跨模态、多任务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,建议提前布局数据融合技术;
  • 开源生态的完善需要社区共同参与,欢迎提交PR改进模型。

MUSM的开源不仅是技术突破,更是医疗AI普惠化的重要一步。无论是科研机构、医院还是初创企业,均可基于此模型快速构建应用,推动精准医疗的普及。

相关文章推荐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