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度翻译JS逆向工程全解析:从原理到实践
2025.09.19 13:11浏览量:0简介:本文深度剖析百度翻译JS逆向技术,涵盖加密参数解析、动态令牌获取及实战案例,助力开发者突破接口限制。
一、百度翻译JS逆向技术背景与核心挑战
百度翻译作为国内领先的机器翻译服务,其Web端接口通过动态加密参数与令牌机制实现安全防护。开发者在调用翻译API时,需破解前端JS生成的sign
、token
等关键参数,否则将面临403错误或请求失败。这一过程涉及三大技术难点:
- 代码混淆与压缩:百度前端JS经过Webpack打包,变量名被替换为
_0x1a2b3c
等随机字符串,函数调用链复杂。 - 动态参数生成:
token
参数依赖时间戳、随机数及加密算法动态生成,每次请求均不同。 - 反调试机制:页面加载时执行
debugger
断点检测,发现开发者工具开启后终止脚本执行。
以Chrome开发者工具为例,直接分析百度翻译页面时,会频繁触发debugger
语句导致调试中断。破解此类防护需结合代码重写与自动化工具。
二、逆向工程关键步骤详解
1. 环境准备与代码获取
- 工具链:Chrome DevTools(禁用缓存)、AST Explorer(代码解析)、Fiddler(请求抓包)。
- 代码提取:
实际代码中,变量名与字符串均被混淆,需通过上下文推断逻辑。// 通过Chrome DevTools的Sources面板定位加密函数
// 示例:定位到生成token的核心函数
function _0x1a2b3c() {
const _0x3d4e5f = Date.now();
const _0x6f7e8d = Math.random().toString(36).substr(2);
return CryptoJS.HmacSHA256(_0x3d4e5f + _0x6f7e8d, 'secret-key').toString();
}
2. 动态参数解析
(1)token
生成机制
百度翻译的token
由三部分组成:
- 时间戳:
Date.now()
的13位毫秒数。 - 随机字符串:
Math.random().toString(36).substr(2)
生成8-12位随机字符。 - HMAC-SHA256加密:使用预置密钥对前两者拼接结果加密。
破解步骤:
- 在
Sources
面板设置XHR断点,捕获翻译请求。 - 跟踪调用栈,定位到加密函数入口。
- 使用
console.log
输出中间变量,验证加密逻辑。
(2)sign
参数反推
sign
参数通过RSA公钥加密请求体生成。需从JS中提取公钥模数(n
)和指数(e
),再使用jsencrypt
库本地复现加密过程:
const JSEncrypt = require('jsencrypt');
const encryptor = new JSEncrypt();
encryptor.setPublicKey('-----BEGIN PUBLIC KEY-----...');
const sign = encryptor.encrypt(JSON.stringify({q: 'hello', from: 'en', to: 'zh'}));
3. 反调试绕过技术
百度通过以下方式检测开发者工具:
debugger
陷阱:在代码中插入无限循环的debugger
语句。- 窗口尺寸检测:判断
window.outerHeight - window.innerHeight > 100
(开发者工具占用空间)。
绕过方案:
- 代码重写:使用Chrome扩展覆盖
debugger
语句。 - 自动化工具:通过Puppeteer无头浏览器模拟用户操作:
const puppeteer = require('puppeteer');
(async () => {
const browser = await puppeteer.launch({headless: false});
const page = await browser.newPage();
await page.setJavaScriptEnabled(true);
await page.goto('https://fanyi.baidu.com');
// 拦截并修改响应
await page.setRequestInterception(true);
page.on('request', request => {
if (request.url().includes('translate')) {
request.continue({
postData: JSON.stringify({q: 'test', sign: '破解后的sign', token: '破解后的token'})
});
}
});
})();
三、实战案例:构建本地翻译服务
1. 参数破解与复现
以翻译”hello”为例,完整流程如下:
- 抓包分析:通过Fiddler捕获翻译请求,记录
token
、sign
、gt
等参数。 - 代码提取:从混淆的JS中提取加密函数,重命名为可读形式:
function generateToken() {
const timestamp = Date.now();
const nonce = Math.random().toString(36).substr(2, 8);
return CryptoJS.HmacSHA256(timestamp + nonce, 'BAIDU_TRANSLATE_KEY').toString();
}
- 本地验证:使用Node.js复现加密逻辑,对比服务器返回的
token
是否一致。
2. 接口封装与调用
破解参数后,可封装为Python请求:
import requests
import hashlib
import random
import time
def generate_token():
timestamp = str(int(time.time() * 1000))
nonce = ''.join(random.choices('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0123456789', k=8))
secret = 'BAIDU_TRANSLATE_KEY'
return hashlib.sha256((timestamp + nonce + secret).encode()).hexdigest()
def translate(text, from_lang, to_lang):
url = 'https://fanyi.baidu.com/v2transapi'
headers = {
'User-Agent': 'Mozilla/5.0',
'X-Requested-With': 'XMLHttpRequest'
}
data = {
'from': from_lang,
'to': to_lang,
'query': text,
'token': generate_token(),
'sign': '破解后的sign值' # 需通过RSA加密生成
}
response = requests.post(url, headers=headers, data=data)
return response.json()
四、法律与伦理边界
逆向工程需严格遵守《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》与百度服务条款。建议:
- 仅用于学习:破解技术应限于研究加密算法与安全机制。
- 避免高频请求:控制请求频率,防止触发反爬机制。
- 尊重知识产权:不将破解成果用于商业用途或公开传播。
五、总结与展望
百度翻译JS逆向是理解前端安全与加密技术的经典案例。通过分析混淆代码、动态参数生成及反调试机制,开发者可掌握:
- Webpack打包代码的解析技巧。
- 常见加密算法(HMAC、RSA)的实战应用。
- 无头浏览器与自动化测试的集成。
未来,随着前端安全技术的演进(如WebAssembly加密),逆向工程将面临更高挑战。开发者需持续关注安全动态,平衡技术创新与合规边界。
发表评论
登录后可评论,请前往 登录 或 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