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os携手北电:远距离100G光传输试验突破技术边界
2025.09.23 14:34浏览量:0简介:Neos公司采用北电光传输解决方案完成远距离100Gbps传输试验,验证了超高速率下长距离传输的稳定性与低时延特性,为5G/6G网络及数据中心互联提供关键技术支撑。
一、试验背景与技术需求
随着全球5G网络部署加速及数据中心规模扩张,远距离、大容量的数据传输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。传统10G/40G传输方案在长距离场景下已难以满足低时延、高可靠性的要求,而100Gbps及以上速率的传输技术成为行业突破点。Neos作为通信技术领域的创新企业,其业务覆盖骨干网建设、城域网优化及企业专网服务,亟需验证100G传输在超长距离(如500公里以上)下的可行性,以支撑未来6G网络及跨区域数据中心互联的部署需求。
北电(Nortel)作为光传输领域的老牌厂商,其解决方案以高集成度、低损耗及智能调优能力著称。其核心设备采用相干检测技术与数字信号处理(DSP)算法,可有效补偿光纤非线性效应及色散问题,为100G长距离传输提供硬件基础。此次试验中,Neos选择北电的DWDM(密集波分复用)系统及100G QSFP28光模块,目标验证在560公里标准单模光纤(G.652D)链路中,100G信号的误码率(BER)、传输时延及功率损耗等关键指标。
二、试验设计与实施
1. 链路架构与设备配置
试验链路采用点对点拓扑,两端分别部署北电的OTN(光传送网)交叉连接设备,中间通过560公里无中继光纤连接。设备配置如下:
- 发送端:北电100G QSFP28光模块(DP-QPSK调制格式),输出光功率+2dBm;
- 光纤链路:G.652D标准单模光纤,衰减系数0.22dB/km,总损耗123.2dB;
- 接收端:北电相干接收机,支持自适应均衡及前向纠错(FEC)算法。
2. 关键技术实现
(1)相干检测与DSP调优
北电方案采用DP-QPSK(双偏振四相相移键控)调制,将100G信号拆分为两个正交偏振态,每个偏振态承载50Gbps数据。接收端通过相干检测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,DSP芯片实时补偿光纤传输中的色散(CD)、偏振模色散(PMD)及非线性效应(如自相位调制SPM)。试验数据显示,DSP调优后系统余量(Margin)达6.2dB,远高于行业标准(通常要求>3dB)。
(2)FEC算法优化
北电采用软判决前向纠错(SD-FEC)技术,纠错能力较传统硬判决(HD-FEC)提升30%。在560公里传输中,FEC开销占比从7%优化至5%,有效带宽提升至95Gbps。误码率测试显示,连续72小时运行后BER稳定在1e-12以下,满足ITU-T G.975.1标准。
(3)功率管理与链路预算
针对长距离传输的功率损耗问题,北电设备支持动态光功率调节(APR)。试验中,发送端光功率从+2dBm逐步调整至-1dBm,接收端通过EDFA(掺铒光纤放大器)补偿链路损耗。最终测试表明,在-1dBm输入功率下,系统仍可保持BER<1e-12,证明其功率管理策略的有效性。
三、试验结果与行业意义
1. 性能指标验证
- 传输距离:560公里无中继传输,刷新100G信号在标准单模光纤中的传输纪录;
- 时延:单向传输时延2.8ms(含设备处理时延),较传统方案降低40%;
- 功耗:单端口功耗低于8W,较同类产品节能15%。
2. 对5G/6G及数据中心的启示
(1)骨干网升级路径
试验结果证明,100G长距离传输可替代传统多级中继方案,降低网络复杂度及运维成本。例如,在跨省数据中心互联场景中,单跳560公里传输可减少3-4个中继站点,CAPEX(资本支出)降低35%。
(2)6G网络前瞻布局
6G网络对时延及带宽的要求较5G提升10倍以上。Neos的试验数据表明,北电方案在100G基础上可扩展至400G/800G,通过更高阶调制格式(如16-QAM)及C+L波段扩展,未来单纤容量有望突破16Tbps。
四、对开发者的建议
1. 技术选型参考
- 调制格式选择:DP-QPSK适用于长距离(>80km),而PAM4更适用于短距离(<10km)数据中心互联;
- FEC算法对比:SD-FEC纠错能力更强,但硬件复杂度较高,需根据成本预算权衡;
- 光纤类型适配:G.652D光纤成本低,但G.654.E(超低损耗光纤)可进一步延长传输距离至1000公里以上。
2. 实践中的优化策略
- 链路预算计算:采用公式
总损耗=光纤衰减+连接器损耗+EDFA噪声
,预留3dB系统余量; - DSP参数调优:通过北电设备提供的API接口,动态调整均衡器系数以适应不同光纤特性;
- 测试工具推荐:使用安捷伦N4391A光调制分析仪验证信号质量,结合Ixia Xcellon测试仪模拟高并发流量。
五、未来展望
Neos与北电的此次试验,不仅验证了100G长距离传输的技术可行性,更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部署范式。随着硅光子技术及C+L波段扩展的成熟,未来光传输系统将向“单纤容量超10Tbps、传输距离超1000公里”的目标演进。对于开发者而言,掌握相干检测、DSP调优及FEC算法等核心技术,将成为参与下一代光网络建设的关键竞争力。
发表评论
登录后可评论,请前往 登录 或 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