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AI+工业软件双轮驱动:广东DeepSeek思享会解码制造未来新范式

作者:宇宙中心我曹县2025.09.25 15:33浏览量:0

简介:广东DeepSeek思享会聚焦"AI+工业软件"赋能制造业,通过技术演示、案例分享与圆桌对话,系统解析AI与工业软件融合路径,为产业升级提供创新方案与实践指南。

近日,由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、DeepSeek智能研究院主办的”黄埔智造 工软未来”思享会在广州科学城成功举办。活动以”共探AI+工业软件如何赋能制造未来”为核心议题,汇聚了来自制造业、工业软件企业、科研机构及投资领域的200余位代表,通过主题演讲、技术演示、案例分享与圆桌对话等形式,系统探讨了AI与工业软件深度融合的技术路径、应用场景及产业变革方向。

一、AI+工业软件: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引擎

活动首场主题演讲中,DeepSeek智能研究院院长李明博士指出,当前制造业正面临”效率瓶颈”与”创新焦虑”双重挑战。传统工业软件(如CAD/CAE/CAM)虽能实现流程标准化,但难以应对个性化定制、柔性生产等新型需求;而AI技术(尤其是生成式AI与机器学习)的引入,可通过数据驱动实现工艺优化、质量预测与资源动态配置,形成”软件定义制造”的新范式。

以汽车制造为例,某头部车企通过部署AI驱动的工艺规划系统,将冲压模具设计周期从45天缩短至18天,且一次试模成功率提升至92%。该系统通过分析历史工艺数据与实时生产参数,自动生成最优工艺路线,并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生产过程,提前识别潜在风险。”AI不是替代工程师,而是将其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,聚焦于创新设计。”李明强调。

二、技术突破:从单点应用到全流程赋能

在技术演示环节,DeepSeek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”工业智能中台”,该平台整合了计算机视觉、自然语言处理与强化学习等能力,可与主流工业软件(如西门子NX、达索SolidWorks)无缝对接。例如,通过图像识别技术,系统可实时检测生产线上的缺陷产品,并自动触发调整指令;结合NLP技术,工程师可通过语音指令快速调用设计文档或生成报告。

“传统工业软件的封闭性是其应用瓶颈之一。”华南理工大学智能制造研究所教授王伟指出,”AI中台的模块化设计允许企业按需接入功能,既降低了技术门槛,又保护了既有投资。”他以某电子制造企业为例,该企业通过部署AI质检模块,将产品不良率从0.8%降至0.3%,年节约成本超2000万元。

三、实践路径:从场景落地到生态共建

在案例分享环节,美的集团IoT事业部总监张涛介绍了其”灯塔工厂”建设经验。通过集成AI预测性维护、智能排产与供应链优化模块,该工厂设备综合效率(OEE)提升15%,订单交付周期缩短30%。”关键在于将AI能力嵌入工业软件的核心流程,而非简单叠加。”张涛强调,”例如,我们的MES系统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动态调整生产节奏,实现了多品种、小批量生产的高效协同。”

圆桌对话中,与会专家就”AI+工业软件”的落地挑战达成共识:数据孤岛、算法可解释性、人才缺口是当前主要障碍。对此,DeepSeek提出”三步走”策略:第一步,通过边缘计算与联邦学习技术解决数据共享问题;第二步,开发可视化AI工具,降低工程师使用门槛;第三步,联合高校开设”工业智能”专业,培养复合型人才。

四、未来展望:构建开放创新的工业软件生态

活动最后,广东省工信厅副厅长陈立新发布《广东省AI+工业软件发展行动计划(2024-2026)》,提出到2026年培育10家以上AI工业软件领军企业,打造50个标杆应用场景,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核心技术攻关。

“制造业的未来在于’软硬协同’。”陈立新表示,”广东将发挥产业基础雄厚、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,推动AI与工业软件从’单点突破’向’生态共赢’演进。”据悉,DeepSeek已联合华为、腾讯等企业成立”粤港澳大湾区工业智能联盟”,未来将重点攻关工业大模型、实时仿真等关键技术。

开发者的实践建议

  1. 技术融合方向:优先探索AI与CAD/CAE的集成,例如开发基于生成式AI的自动设计工具,或利用强化学习优化工艺参数。
  2. 数据治理策略:构建企业级数据湖,统一存储设备日志、质量数据与工艺参数,为AI模型训练提供高质量数据源。
  3. 工具链选择:采用模块化AI中台架构,避免重复开发;关注开源框架(如PyTorch、TensorFlow)与工业软件API的兼容性。
  4. 人才能力培养:鼓励工程师学习Python、SQL等基础技能,同时参与AI培训项目,逐步向”工业数据科学家”转型。

此次思享会不仅为制造业提供了技术升级的清晰路径,更揭示了一个趋势:在工业4.0时代,AI与工业软件的深度融合将成为中国从”制造大国”迈向”智造强国”的核心驱动力。正如李明博士所言:”未来的工厂,将由代码与算法共同定义。”

相关文章推荐

发表评论